“我對電子通信非常感興趣,感覺未來可以朝著這個方向去找工作,從事相關領域職業。但是,工作競爭越來越激烈,我發現本科階段學到的專業知識廣而雜,都不夠深入。”夏同學認識到,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還不足以讓自己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,便想著通過讀研來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。
去年3月份,受到疫情影響,學校推遲返校時間。這讓夏同學的心里多了一份擔憂。“很多同學都在討論報考的學校,有人考北大,有人考清華,可是都好難。”
面臨擇校,夏同學綜合考慮了老師和學長的建議后,選擇報考南京郵電大學。“這所高校雖然不是985和211,但是專業領域很強,感覺通過自己的努力,可以去到自己夢想的城市。”
“既然選擇了遠方,便只顧風雨兼程。”夏同學便踏上了自己的考研征程。
4月份,井岡山大學終于發來返校通知,夏同學收拾好行裝,便盡快返校了。“那時候,整天想著數學、英語單詞,有時候感覺自己睡覺都在做夢復習,像是魔怔了。”夏同學笑著說。
返校后,除了每天備戰考研,夏同學同時還要學習《通信原理》《數學信號處理》等幾門專業課。“每天的生活場所永遠都是教室、食堂、圖書館,雖然單調,但是學的東西多,很充實。”
去年暑假前夕,井岡山大學發布通知,大三學子可以留校備戰考研。這便為夏同學創造了安心的考研環境,“不用擔心回家后自制力不強而耽誤復習了”。
8月份的吉安,天氣炎熱,持續的高溫加上長時間的學習,學到后面不免心生暴躁和不耐煩。尤其是做到難題時,夏同學有時也會開始懷疑自己,“我能考上嗎?”
當時,大家便調侃式鼓勵,“一站打基礎,二戰985,三站清北復,四站命題組……”
“幸虧有室友、同學,大家一起努力,才能堅持到最后。”夏同學回憶說,當時復習累了,晚上會約著同學去操場跑步,班主任王慧老師也曾來宿舍走訪,為考研學子加油打氣,排解大家的不安。到了冬天,起床就是個困難,早起的室友便將他喊起來,一起去圖書館復習。有時候,圖書館還未開門,夏同學便靠著圖書館外面的墻壁坐下,拿出書來認真復習。
“就這樣我們互相幫助,這個冬天可能是大學四年賴床次數最少的一個冬天了吧。”夏同學感慨道。
臨近考研,學校和學院的一些舉措,令夏同學心里倍感溫暖。“考試前兩天,院長、書記、班主任等很多老師都來到自習室里,給考研的同學們送祝福,每人一枚大大的‘心想事橙’,同時還有文具和明信片等,很感激。在那個緊張的時候,老師們的關懷,讓人很感動。你會覺得‘當你努力的時候,全世界都在為你吶喊加油’。”
夜以繼日的全力以赴,長達十個月的焚膏繼晷,終于換來“政治78、外語82、數學138、專業課149、總分447”的好成績。對此,夏同學只是笑著說,“值了!”
對于夏同學的考研成績,井岡山大學大一學生王歡告訴記者,非常欽佩,“很多同學看了學長的推送后,都轉發了,以后如果我要考研,也一定會像學長一樣努力”。
其實,447分的優異成績,與夏同學平時的刻苦也是分不開的。大學期間,他已經拿過5次學校獎學金。“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,復習起來可能困難更大,也不會有這個成績。”
目前,夏同學正在為復試做準備,“希望以后能夠從事電子通信領域工作,實現自己的理想,做集成電路大產業鏈里面的‘小螺絲釘’,為國家的電子通信事業作出一點貢獻。”
零基礎備考,時不待人追趕要及時,線上線下雙線教學,在職/在校/再戰人群各取所需,鍛煉應試能力,以應對考研為核心學習目的
考研大數據解密變難"成必然趨勢?與其焦慮不如提早準備營造優勢,全日制集訓營讓你滿載而歸。地毯式掃清學習漏洞,漏洞式補強薄弱環節